何不成立災防部﹖

2004年9月26日《坐看雲起時》專欄﹐9月30 日上網

       最近在報紙上看到一張照片﹐台灣因颱風淹水﹐電視臺新聞採訪女記者以身試「水」﹐站在只露出一個頭的深水裡報告新聞。我看了這張照片的第一個念頭是﹕怎麼台灣一有颱風就淹水﹐並且一次比一次嚴重﹖從這張照片﹐讓我想起很多年來我的一個構想。

        我年輕時候在台灣﹐每年也有颱風﹐但災情遠不如現在那麼嚴重。如今災情搞到王小二過年的原因﹐絕對和多年來台灣執政者對生態環境﹐水土保持沒盡到責任有直接的關係。冰凍三尺豈是一日之寒﹖我們現在也不必翻舊賬﹐反正這賬怎麼算也算不清。但我想不通的是台灣舉國上下﹐為了Taiwan 和 ROC 兩個英文字之間﹐應該是一撇還是一點﹐吵翻了天。幹嘛﹖台灣﹐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台灣﹐台灣在中華民國。。。Big Deal﹖﹗如果颱風來了我家不淹水﹐颱風過後我有自來水用﹐你叫這塊土地「香蕉共和國」又怎樣﹖我講這話﹐絕沒有不愛台灣的意思。正好相反﹐我覺得我愛台灣﹐遠比很多整天為了個人權力﹐政黨屬性﹐意識形態﹐正經事不幹﹐只會口水戰的政客們﹐愛得更真﹐愛得更深﹐愛得更實際。

        對台灣來說﹐每年有颱風來襲﹐在什麼月份來襲﹐幾乎是可以預料的。颱風來的時候﹐什麼地方比較危險﹐也是可以預測的。從風險評估和危機管理的觀點來看﹐颱風帶來的災難﹐屬於一種「重覆式的行為」。「重覆式的行為」遠比「突發式的行為」要容易管理。我在《海上烏托邦》文章中提到我坐船去阿拉斯加﹐對遊輪管理作業流程之天衣無縫 (seamless)﹐嘆為觀止。但我也指出遊輪管理是標準的「重覆式的行為」管理﹐沒什麼大不了的學問。台灣每年會有颱風來襲﹐其確信度可以和英文中所謂「納稅與死亡是不可避免之事」並列。台灣的防颱經驗﹐就算從國民黨退到台灣開始算﹐也至少超過 55 年啦。天下哪有「余致力於防颱措施﹐凡五十年。積五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防颱之目的﹐幾乎不可能」的道理﹖所以我說﹕此乃政客誤事﹐根本沒把治國之道﹐什麼是重要的事﹐什麼是不重要的優先次序搞清楚。

        在我看到女記者下水照片的同時﹐也看到台灣行政院在研究所屬部會組織從新規劃的事。台灣那麼一點點地方﹐立法委員比美國參議員要多那麼多。部啦﹐會啦一大堆﹐早就應該重新好好整頓整頓了。我在幾年前就曾經公開建議將「國防部」改成「災防部」。各位想想看﹐這五十多年來﹐我們花那麼多的銀子買武器﹐訓練士兵﹐所為何來﹖開始的時候可能是為了要反攻大陸﹐到了後來﹐反攻無望了。然後大概怕老共「解放」台灣﹐那時候「決戰境外」的怪招還沒人想出來。多養些阿兵哥壯膽也勉強說得過去。目前敵強我弱﹐不成比例。掌門人自認不是「勇敢的台灣人」﹐非常怕打仗。如果老共吃了鐵鉈狠了心﹐硬要解放台灣﹐我看就讓他解放算了。解放後﹐颱風來的時候﹐淹水找老共﹐要喝自來水找老共。如果我是老共﹐我才不願意做冤大頭來接收這個爛攤子。寫到這裡﹐掌門人靈光一閃﹐突然悟出很多號稱愛台灣的人﹐拼命想把台灣搞砸﹐原來是為了保衛台灣想出來的反併吞「毒丸」(poison pill) 策略。如此高招﹐懷南敗矣﹗

        現在回到《何不成立災防部﹖》的主題。大家不妨想一想﹕這五十多年來﹐「共匪」的飛機﹐大砲﹐飛彈有沒有襲擊過台灣一次﹖在同樣的期間﹐颱風的襲擊是 N 次﹖ N+1 次﹖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損失加起來﹐總數有多大﹖這筆開銷﹐錢從哪裡來﹖這樣一想﹐國防部花那麼多銀子買可能永遠派不上用場的武器﹐養那麼多阿兵哥幹什麼﹖如果我們把國防部改成災防部。阿兵哥名正言順地修橋補路﹐造林築堤﹐水土保養﹐不但知道為何而戰﹐並且更合乎國防部保國為民的宗旨。多好﹗不然的話﹐再過幾年﹐跑颱風新聞的記者都必須是「姚明」型﹐否則一腳踏空滅頂就「要命」啦﹗

懷南補記﹕因為篇幅的關係﹐或是其他的原因﹐這篇文章有一段上報時被刪掉了。我用紅字把它們還原。正好也利用這個機會﹐把我上期的「預告」(和李家同文章並論)解釋一下。

       如果大家看了我這篇文章去看李教授的文章(參閱「有話就說」) 或看完李教授的文章後再看我這篇文章。從表面上看﹐李的文章比較語重心長﹐比較正經。我的文章好像在開玩笑﹐好像不太正經。但事實上我們兩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一樣的。我們問﹕台灣這些年來為誰愛那塊土地﹐誰不愛那塊土地吵翻了天﹐但真正愛台灣的人是什麼樣的人﹖真正愛台灣的人是為了台灣2300 萬老百姓好的明天比今天好而在努力耕耘的人。從這個角度去看﹐花那麼多錢買沒用的軍火﹐明知不可能卻偏不信邪搞台灣獨立﹐自取其辱拼所謂的外交﹐要和老共的飛彈恐怖平衡。。。是在為台灣好嗎﹖

       管理學的經典名言 (By Warren Bennis): 領袖做對的事﹐經理人把事做對。李先生的文章和我的文章﹐我們用不同的風格來寫同樣的事情。但在定位上仍脫離不了「殷海光式」的自由主義色彩。這話怎麼說﹖

       李敖當兵回來對他老師殷海光說﹕「老師﹐你的主張和看法﹐是火車鐵軌式和公路快車式。換言之﹐看到的和接觸到的面比較窄﹐理論多於實際﹐而他(李敖) 則是對民間疾苦有第一手動親身經驗。殷海光聽後流眼淚了。

       我沒有殷海光的 Compassion﹐沒有李敖的勇氣和才華﹐沒有李家同的機會和地位。但我比李登輝善良﹐比陳水扁宏觀﹐比李遠哲有風骨﹐我採取用輕鬆的態度來談嚴肅的問題﹐是我不想得胃潰瘍。利用補記 Who 怕 Who? 的機會﹐隨意插播﹐包涵﹐包涵﹐特此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