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烏托邦

2004年7月18日《坐看雲起時》專欄﹐7月19日上網

       如果您從沒坐過「愛之船」(cruise)﹐那您真應該試試。

       不是為了過鐵塔尼號電影裡男女主角「我欲乘風歸去」式的羅曼蒂克乾癮﹐也不是學1851 年Emmaneul Leutz 名畫中華盛頓渡達拉威河 (Delaware River) 的雄姿(不是我不想學﹐是他們不讓我去船頭。) 很多人坐「愛之船」專為了吃。掌門人對吃沒太大的興趣﹐從小就有只吃面前那盤菜﹐絕不「飛象過河」的好習慣。及長﹐又有在太浩湖賭場排隊等吃等的不耐煩﹐棄老婆朋友於不顧﹐一個人開車回湖邊別墅煮稀飯獨樂的記錄。有人坐「愛之船」是為了看山川壯麗﹐但看山川壯麗並非一定要坐「愛之船」不可。坐「愛之船」對我最大的收穫﹐是在從舊金山去阿拉斯加來回的十天中﹐讓我見識了一下「海上烏托邦」是什麼一個長相。對此烏托邦形成的原因﹐有一點兒心得。這些心得﹐是我船頭去不成﹐在船尾一個人看「船過水有痕」領悟出來的。

        「愛之船」上人與人之間客氣得不得了。不單是服務人員對旅客客氣﹐旅客彼此之間也非常文明﹐文明得像《禮運大同篇》裡描述的理想世界。有莫搞錯﹖怎麼會呢﹖

        人活在現實生活中必須面對時間和金錢兩大壓力。這兩大壓力造成人與人之間關係緊張﹐關係一緊張就顧不得什麼叫文明不文明。但當我們一登上「愛之船」﹐每人立刻就有一張「派司」﹐有此「派司」在手﹐船上吃喝玩樂全不用花錢 -- 當然不是真的不花錢﹐是暫時看不見花錢。此乃Cashless 的高招﹐西方管理逍遙派秘笈 What you don't see won't hurt you 的最高境界也﹗

       民以食為先﹐廣東人直截了當稱打工為「搵食」最乾脆。「愛之船」上食物24 小時不停供應﹐眼睛睜開就有得吃。不必上班下班堵車和看老闆臉色就能「搵食」。人如果沒有時間和金錢的壓力﹐不亦快哉﹗剩下的還有什麼壓力﹖

        大致說起來﹐「愛之船」上只有兩個階級﹕服務階級及被服務階級。在這兩個階級裡面﹐其實還有更細的階級區分。譬如說吧﹕乘客住的房間﹐有的有窗﹐有的沒窗﹐有的不但有窗﹐還有涼臺。但如果以「看海景」為此行目的﹐在自己房間裡關起門來看﹐和上14 層甲板和「普羅階級」共看﹐有啥區別﹖。換句話說﹐乘客中雖然有階級﹐但最低階級的「基本人權」受到保障。「基本人權」受到保障就造反「無」理。同樣的道理﹐服務階級分工很細﹐是標準的分層管理模式。管理「愛之船」不難﹐因為所有的作業流程都是重複運作﹐因此在效率﹐效用﹐和效能上﹐能做到精益求精的地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煩惱﹐都和被跟我們打交道的人不知在幹什麼所引起的。「愛之船」上的服務人員﹐大多數來自第三世界。敬業精神本來就比老美好﹐工作待遇和福利絕不會太差。為了保有這個工作﹐贏取乘客的滿意是他們能否續約的關鍵。合約是一年一簽﹐態度和能力差的服務人員早就被請走路了。「愛之船」上的兩個階級﹐彼此環環相扣﹐合則互利﹐不合則互弊。說白了﹐是一個「你搔我的背﹐我搔你的背」( You scratch my back and I scratch yours) 的利益結合。資本主義的精髓在「愛之船」上發功。「海上烏托邦」因而產生。

        人與人在「愛之船」上萍水相逢。下船之後﹐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各自投生。在這種情況下﹐誰願意在別人心目中留下壞印象﹖來坐「愛之船」的人﹐絕大多數是中產階級﹕很有錢的人﹐有自己的游艇﹐或太忙。飯都吃不飽的人﹐不能負擔「愛之船」的費用。很多人把坐「愛之船」視為人生行旅中的重頭戲。有的是為慶祝什麼重要週年﹐有的是來海上渡蜜月﹐有的則是老同學﹐老朋友聚會。有的祖孫三代同行。每個人都是趁興而來﹐沒聽說誰是被槍逼著上船的。報到後上船﹐不久行李就會送到您的房間﹐從此吃喝玩樂﹐無憂無慮到下船為止。

        可惜「海上烏托邦」只是曇花一現的假象﹐船一靠岸﹐立刻面對的就是賬單和交通堵塞﹐真是樂極生悲﹗但如果任何人想過過「理想世界」的癮﹐坐「愛之船」倒不失是個雖不中亦不遠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