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第40任總統雷根﹐以93歲的高齡﹐長期罹患老年失憶後﹐在諾曼地登陸60 週年的前夕﹐因肺炎併發病逝於加州。結束了他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行旅。
雷根逝世後﹐美國媒體和台灣媒體一窩風地捧他﹐有人還稱讚他是美國10 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這話當真﹖我不知道。只知道我從沒投他票是真的。我自從第一次有投票權投了卡特一票後﹐一直到上一次小布希和「阿哥」競選﹐20 多年來﹐我根本懶得投票。我沒投他一票﹐並不是表示我不喜歡他。我喜歡他並不是表示我完全認同他的政策。我不完全認同他的政策﹐並不表示他的政策一定是錯的。
雷根是美國歷史上最受國人愛載的總統之一。他對美國的影響﹐在過去100 年中﹐除了小羅斯福外﹐沒人能比。我現在把他對美國的影響分三方面來談談﹕
第一﹐雷根本身並沒有什麼正式的經濟學訓練﹐但他卻大膽推行經濟改革。「雷根經濟學」(Reaganomics) 這個字﹐也因他而傳世。「雷根經濟學」的中心思想是所謂的「需求掛帥」(Supply-side Economics)。包括用減稅來促進消費﹐經濟因消費增加而刺激成長﹔縮減社會福利來彌補大量軍費開支﹐忍受政府預算赤字﹔堅信政府管事越少越好的古典保守政策。減少政府法規﹐不惜與工會翻臉。。。不喜歡雷根的人﹐把這套經濟理論叫做「巫毒經濟」。將美國大街上無家可歸的遊民人數倍增﹔愛滋病因被忽視而蔓延﹔爛攤子交給後任收拾的賬全算到他頭上。有道理嗎﹖不是全無道理。
第二﹐世人常常把「打贏冷戰」視為雷根的蓋世功勳。不錯﹐柏林圍牆和蘇聯解體是在雷根任上成為事實的。雷根的對手是戈巴契夫﹐此公志大才疏﹐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和雷根搞軍備競賽。說雷根「打贏」冷戰﹐不如說他在和戈巴契夫的賭局中﹐「詐敵」(bluff) 大勝。莎士比亞筆下《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裡有一段話﹕「有的天生下來就很偉大(天縱神武)﹐有的憑努力變成偉大(英雄造時勢)﹐有人是因為偉大找上門來才成為偉大(時勢造英雄)。」我認為雷根「打贏冷戰」的豐功偉績﹐基本上是屬於第三類。
但是雷根對美國最大的影響﹐是他把美國從失敗主義的陰霾中解放出來。50 年代的艾森豪到60 年代的甘乃迪﹐美國全國上下對自己和他們的國家充滿信心﹕「今天比昨天好﹐明天又要比今天更好」是全民共識。不幸這信心經詹森的越戰﹐尼克遜的「水門」﹐到了卡特的伊朗人質事件跌到了谷底。70 年末期﹐美國籠罩在「今天比昨天差﹐明天又要比今天差」的悲觀氣氛下。雷根在這時候出現﹐以輕鬆幽默的談吐﹐和藹可親的態度﹐平凡人的出身實現「美國之俊」(American Dream) 的故事﹐帶給美國人明天會更好的希望。我記得雷根和卡特辯論的時候﹐雷根問美國的選民﹕「你的光景現在比四年前好嗎﹖」(Are you better-off now then four years ago?) 雷根是個第一流的溝通者﹐他有你拿本電話簿給他唸他都會唸得你聽得津津有味的本領。就憑這一問﹐我就知道卡特輸定了。
雷根是個「永遠的樂觀者」﹐一半是他的天性﹐一半也是由於他會演戲的訓練。曾經有人評判他演員出身做到總統的背景﹐他的問答是﹕「沒演過戲的人我不知道怎能做總統﹖」雷根的父親是個賣皮鞋的酒鬼。他從小居無定所﹐以中人之資﹐憑著人往高處行的決心和毅力﹐69 歲才入主白宮。極大多數的美國人﹐包括反對他的民主黨人都喜歡他﹐因為他的確是個讓人喜歡的好人。雷根在他告別美國老百姓的演講結尾時說﹕「不管歷史最後怎麼記載我﹐當我不在人世的時候﹐我希望您記得我是您最好的希望而不是最壞的恐懼﹔是你的信心而不是懷疑。」台灣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像雷根這樣的領導人﹕討人喜歡﹐帶領國家走出恐懼和懷疑的陰影﹐給予人民對明天的信心和未來的希望。但這種領導人要到哪天才會出痕7b呢﹖我們的雷根在哪裡﹖
有個女人到婚紗禮服店去訂結婚禮服並堅持要白色的。根據傳統﹐新娘是處女才適合穿白紗禮服。禮服店老闆知道這位女士已經結過三次婚﹐於是建議她穿其他顏色的禮服。該女士大不以為然。說﹕
「我第一位丈夫﹐脾氣不好。我們在去渡蜜月的路上就吵翻了。旅館不到就分了手。」
老闆半信半疑問到﹕「那妳的第二次婚姻呢﹖」該女士說﹕「我的第二位丈夫﹐脾氣雖然很好﹐但心臟不好。到了旅館﹐一時興奮過渡﹐心臟病暴發﹐死翹翹了」
婚紗禮服店的老闆非常不服氣﹐大聲抗議道﹕「那妳的第三任丈夫呢﹖你們到底結婚結了四年啊﹗﹖
該女士非常委屈地說﹕「我的第三任丈夫是民進黨(啊﹐對不起﹐是民主黨)﹐每天晚上坐在床邊說他多麼神勇﹐嫁給他後多麼幸福﹐願境多麼美好。但是光說不練﹐四年一晃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