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和平獎

2010年10月17日星島日報《信懷南專欄》﹐10月19日上網

        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這下子可熱鬧了。各方英雄好漢﹐從歐巴馬到馬英九到達賴喇嘛﹐紛紛發表「寶貴」意見﹐海外反共的民運支持者更是歡欣鼓舞﹐認為是一大勝利。至於中共當局的反應﹐照例是封鎖新聞﹐指獎頒給劉曉波是「褻瀆」諾貝爾獎。

        在我看起來﹐這整件事就像去年和平獎頒給了剛上任不久的歐巴馬一樣﹐非常的奇怪。「奇怪」是一個中性字﹐它並不代表我贊成還是反對頒這個獎給劉曉波。我用「奇怪」這個形容詞﹐因它最能代表我對一個打著「和平」旗號的獎﹐卻對所有的人帶來相當大的「不和平」的奇怪心情。

        首先感到「不和平」的當然是 PRC。他們會說﹕我和你諾貝爾無冤無仇﹐你科學領域方面的獎不發給咱們中國人倒也罷了﹐和平獎和文學獎好像專門和我們作對。達賴喇嘛原本是西藏神權兼政權封建黑暗體制下的產物。高行健乃名不見經傳的冷門作家﹐你們把諾貝爾獎頒給了他們﹐在洋人面前也捧紅了他們﹐製造逢中必反的矛盾﹐目的究竟是為啥﹖

        第二個感到「不和平」的是挪威政府﹐他們抱怨道﹕咱們小國寡民﹐和你中華人民共和國河水不犯井水﹐也惹不起你。你要我們去阻止和平獎評審委員會的決定﹐開什麼玩笑﹖越民主的國家﹐政府越無能﹐黑狗偷食白狗遭殃﹐我們實在有夠冤枉。

        最感到「不和平」的還是得獎人劉曉波﹐他本來關在遼寧的錦州監獄﹐知道他是何方神聖的人並不多。中國這幾年經濟發展迅速﹐對言論自由相對開放不少﹐對異議份子多關幾年和少關幾年絕非什麼大不了的事。如果沒有諾貝爾來蹚渾水﹐提早放劉出獄不是沒有可能。中共有吃軟不吃硬的性格﹐最要面子。他們一窮二白的時候都不在乎西方的壓力﹐現在儼然大國崛起﹐還 who 怕 who (誰怕誰)﹖對劉曉波而言﹐我看得這個獎對他早獲自由是有害無益﹐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更讓人奇怪的是為什麼中共怕劉曉波怕到要把他關起來的地步。據我所知﹐劉曉波只不過是個會寫文章的知識份子﹐我看了他參與起草的《零八憲章》﹐說良心話﹐其內容實在沒什麼石破天驚的見解﹐也絕非洪水猛獸那樣可怕。我相信把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憲章》﹐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攤開來看﹐內容可能和《零八憲章》沒有太大的區別。由此可見﹐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自由﹐和《憲章》裡寫什麼無關﹐和究竟按不按《憲章》行事有關。為這個文件把劉曉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11 年﹐簡直是小題大做﹐非常奇怪。

        以台灣民主運動發展史上異議份子和刊物為例﹕從雷震到殷海光﹐從李敖到柏楊﹐從「自由中國」到「美麗島」﹐如果當年國民黨別那麼緊張兮兮的﹐行得正﹐坐得穩﹐就算讓這些所謂會寫文章的異議份子和「黨外雜誌」手寫斷了﹐So What ﹖難道還怕他們筆桿子下出政權嗎﹖「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老祖宗的智慧﹐經過幾千年的檢驗後的教訓﹐當權的人到現在還沒學到言論不自由比自由對自己更不利的功課。這不是很笨﹐很奇怪嗎﹖

        天下會寫文章的人很多﹐真正讀別人的文章而思想受到影響的人卻不多。喜歡發表「寶貴意見」是人的天性﹐但在百家爭鳴的環境下﹐我保證會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最後不會有什麼共識和結論﹐並且窩裡反的可能性很高。但如果當權者對某些人的言論自由採取高壓﹐那本來沒什麼「寶貴」的意見就突然洛陽紙貴﹐「寶貴」起來了。

        挪威那些象牙塔裡的蛋頭﹐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達賴而不頒給慈濟是頭腦不清。劉曉波說這獎應該獻給六四的亡靈﹐不錯﹐真正的英雄都死了﹐關在牢裡的算半個英雄吧。如果我們把這個洋人頒的獎當寶﹐沾沾自喜﹐以為民運的革命情勢一片大好。 朋友﹐ I got news for you﹕這會授人挾洋自重﹐仰人鼻息的口實。最有效的改革是體制內的改革﹐這是我對這個和平獎的看法和對民運善意的建議。

懷南補記﹕收到一封「頗具影響力」的先生(我用這個雙關語是有原因的)來信說﹕

懷南兄:

        兄此文甚是精采,也講出一些在現今時世下很多人不敢講的話。兄的文章最令我欣賞是個性很鮮明,絕不會泛泛而談。

        至於劉曉波,我認為此君是追不上中國今日實質發展情勢的崇西方分子而已,論其主張和具體行動,均與和平獎相距甚遠。對於中國政府今天的思維和視野,以至出處進退,很多時都被嚴重低估了。特別是一些民運分子,仍是抱著六七十年代對中國的認知,配合其對西方政治淺薄的知識,來鬥爭一個已經不存在或根本轉變了形態的敵人。

        。。。上中國的聊天室,罵政府比劉曉波狠的數不勝數,所以,我疑惑劉被捕的真正原因。要民主,要求選舉的文字在中國網站多的是呀?所以,我真的不明白劉因何被判刑, 這在中國也不常見的。

        有這位「頗具影響力」的人士是信懷南的「粉絲」﹐對《信懷南專欄》當然是「利多」。但我看完這封信後也不無感慨﹐於是回了一封信談到我對《坐看雲起時》在世界日報上消失的一些肺腑之言。我信上說﹕

        「。。。XX 兄告訴我﹐據XXX說﹐林少予取消我的專欄﹐不是他不知道我﹐是不喜歡我。這就更荒唐了。

        我認為一個總編輯﹐至少應該具備兩個能力﹕識貨的能力和識市場喜好的能力。在我們搞管理的人來說﹐這是典型的 you sell what they need, but they buy what they want 行銷原則。

        就算林少予不喜歡我文章的內容或風格﹐除非他知道我的專欄沒有市場﹐否則的話﹐就應該像台灣選民所謂的「含淚投票」一樣﹐他站在一個稱職的總編輯立場﹐就算含淚也要登他個人不喜歡的﹐但有市場價值的文章。I don't think he was ready for that position. 難怪他幹了半年多就走人。Who knows, 也許他做那個總編輯唯一的任務就是要幹掉信懷南。這點總算是被他做到了。但回頭來看﹐搞到兩敗俱傷的地步﹐十幾年的忠實盟友﹐一夕之間變成對手﹐對世界日報和他自己有什麼好處呢﹖何苦來哉﹖」


        我公佈這兩封信﹐當然有其原因﹐原因不便明講﹐能講的是﹕寫文章「個性很鮮明,絕不會泛泛而談」是要付代價的。這個代價就是你永遠是個本身沒有影響力的 bystander﹐是個沒有後台的「孤鷹」。當「頗具影響力」的人變成了像林少予那種「火雞」(turkey) 總編輯﹐你都把他無可奈何﹐唉﹗

        世界日報在灣區的銷路﹐遠不如星島日報﹐這恐怕是我們這些台灣來的﹐多年來只看世界日報的忠實讀者不會相信的事。但從華人人口結構上看﹐北加州大陸來的佔 65%﹐香港來的佔 15%﹐ 台灣來的佔 12% 是少數。不管怎麼說﹐信懷南的專欄總比國民黨的「黃復興黨部」功用大些吧﹖我不但能替它穩住一些鐵杆讀者﹐並且還可以吸引一些新的讀者群。大陸來的為《坐看雲起時》買星期天的世界日報絕不止「小貓三四隻」。

        世界日報星期天除了送「世界周週刊」外還送「明周刊」﹐但報才賣五毛錢一份。星島日報星期天是一份一塊兩毛五。如果世界日報真的銷路好﹐為什麼不敢漲價﹖在這種情形下﹐幹掉信懷南對它有什麼好處我實在搞不通。直到上星期還有人來信問我為什麼不寫了﹖如果我是世界日報舊金山以外各主要市場的社長﹐總編輯﹐尤其是負責行銷的主管﹐難道不問舊金山捅出來的簍子﹐幹嘛要我們概括承受這個問題嗎﹖

       也許有人會說﹕過去的事你幹嘛還不 let go﹐何況那個林某人已經離職了﹐何必窮追不捨打 LSG。你是不是對世界日報 Fire 你老是耿耿於懷﹐喋喋不休﹖這樣做不是太沒長者之風了嗎﹖講這種話的人根本是 unclear on concept﹐也太鄉愿。我本不會重翻老賬﹐是因為收到一封「身份特殊」「相關人士」的來信有感而發。這年頭敢像我這樣 to tell like it is 的人已經不多了。我了解絕大多數的人﹐為了本身的顧忌﹐通常都採取逆來順受﹐明哲保身的態度﹐尤其不願公開指名道姓得罪人。信懷南﹕

       一不求名﹕我要求名今年就不會拒絕去華盛頓 DC﹐密西根和堪薩斯三地演講的機會了﹐尤其是費用全由別人付。

       二不求利﹕寫一篇專欄賺那 60 「大拉屎」的稿費。全北美洲世界日報都登﹐他們到那裡去找比我更價廉物美的買賣﹖

       三沒有個人agenda﹕我既不從政﹐所以不需要爭取選票。又不傳道﹐不想做什麼教主。咱們既沒達賴喇嘛﹐林二哥﹐李登輝那樣的大志﹐也沒那本領。精神領袖嘛﹐等下輩子吧。

       四不想得最佳人緣獎﹐也不會用上網點擊數來建立自信心。多一個讀者不多﹐少一個讀者不少。我的網站到目前為止是免費的﹐既然是免費﹐大家就將就點。看不順眼就別看﹐看得順眼就看看。有天當我發現看不順眼的人多過看得順眼的人的時候﹐不用閣下關照﹐咱們自動打烊走人。這話乍聽之下有點驕傲﹐也很尖銳﹐但請平心靜氣想一想﹕難道阿信(的話)錯了嗎﹖C'mon, 別那麼認真﹐我和老林沒什麼大不了的過節﹐我只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幹掉信懷南﹐對自己沒利﹐對我沒利﹐對他的 衣食父母世界日報沒利﹐對世界日報一大票忠實讀者沒利﹐最後自己一年不到就走人。這整件是不是很無聊﹐很荒唐﹐很無奈嗎﹖這就是我的結論。

       但是﹐既然我還有機會﹐我就是偏要捍衛一個「講出一些在現今時世下很多人不敢講的話。兄的文章最令我欣賞是個性很鮮明,絕不會泛泛而談。」的聲音。 當這種聲音被人用粗暴的方式中斷(不是不能中斷﹐是中斷的方法太不上道)的時候﹐我要發飆是我的權利﹐我採取什麼樣的方式發飆是我的選擇﹐要發多久的飆﹐什麼時候發﹐我自有分寸。需要我說得比這更清楚嗎﹖


        喜歡看信懷南的評論文章的有福了﹐因為我下星期那篇文章會告訴你李敖﹐龍應台﹐信懷南的區別在那裡 -- 當然﹐除了他們兩個比較有名﹐不會為60 「大拉屎」寫專欄外。等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