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封「我輩中人」的來信說﹕「50 年前,我還在初中的時候,在台南看過一部英國人製作的『紅菱艷』。。。『紅菱艷』是用了丹麥童話家安徒生寫的故事 The Red Shoes 拍成的電影。巴蕾舞孃由於長期練習用足尖站立和彈跳,多罹足趾甲內長 ingrown 的毛病。一些舞孃的腳還變形,成為弓狀。這部電影里就有舞孃弓腳的特寫鏡頭。
50 年前,台灣還有一些『有文化』的人(現在就少些了。台灣窮得只剩下錢了。)。The Red Shoes 這部電影被翻譯成『紅菱艷』可太有學問了。那紅舞鞋穿在弓形腳上,多像一雙紅菱角啊!」
這封信給我一個機會替也是我輩中人的李家同打個抱不平﹕李家同建議台灣年輕一輩的人少花些時間在「臉書」或其他社交性的網路上﹐被台灣媒體斷章取義﹐惹火了台灣年輕的一輩的代表人物﹐外號「卡神」的楊蕙如﹐和筆名「九把刀」的多產作家。他們認為李家同老了﹐跟不上時代了﹐連 PTT 是啥都不知道還敢發表「你的不寶貴意見」和「他的 &%^*&^ 意見」。
老實說﹐我很同意李家同認為文章要寫得好﹐應該多讀些正經文章少上網的看法。一般說起來﹐我認為這一代年輕人的筆下功夫的確比我們那一代的要差一些。原因何在﹖是不是我們老人家都患有今不如昔的通病﹐並非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我的目的是回到前面提到「紅菱艷」的例子﹐指出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年輕時候看的電影﹐中文翻譯很多都很有學問。當然﹐有的時候也會因為「太有學問」了﹐把電影的名字翻譯的像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以下是我就記憶所及﹐隨手拈來的一些電影譯名。有翻譯得好的﹐不好的﹐和如果我來翻會怎麼翻的例子。所提到的譯名都是 MIT (台灣製)﹐大陸來的朋友對這些經典老電影恐怕並不熟悉。
我輩中人沒看過「魂斷藍橋」的恐怕不多﹐把“Waterloo Bridge”翻譯成「魂斷藍橋﹐善用「藍橋」的典故﹐對中文沒兩把刷子是不可能翻譯得出來的。其他像「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the Oz)﹐「花都舞影」(An American in Paris)﹐「美人如玉劍如虹」 (Scaramouche)﹐「浮生若夢」(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金玉盟」(An Affair To Remember)﹐「一將功成萬骨枯」(Fort Apache)﹐「妾似朝陽又照君」(The Sun Also Rises),「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蓬門今始為君開」(The Quiet Man)﹐和把 The Great Waltz 翻譯成「翠堤春曉」的人﹐顯然是先看了電影才翻譯的﹐把信雅達(信掌門二徒弟的名字)三方面都顧到了。(有人來郵指出「翠堤春曉」不夠「信」。這﹐我承認。如果你相信有翠堤﹐你就可以相信掌門人有二徒弟。不過春曉倒是很「信」因為那首歌的名字是「春之聲」。)
至於翻譯得最莫名其妙的﹐我認為有四部(排名不分先後)。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是我這生中看過最驚艷的電影之一。那年我在台北﹐有天晚上一個人閑得無聊﹐信步走到住處不遠的電影院﹐胡亂買張票就進場。看完後大吃一驚﹐這麼好的電影我居然毫無所聞﹐對它的中譯名「 刺激1995」迄今不解。另外一部電影 It's A Wonderful Life﹐此片可能是聖誕節的頭號經典名片﹐翻譯成不倫不類的「風雲人物」﹐翻譯者的腦袋瓜裡很可能少根筋。希區考克唯一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在我們北加州風景區 Big Sur 拍的 Rebecca 為什麼翻譯成「蝴蝶夢」﹖和「莊周夢蝶」有何關係﹖有想沒有懂﹐太有學問啦﹗最後﹐榮獲五項最大奧斯卡獎的 It Happened One Night 被翻譯成「一夜風流」﹐有人恐怕還以為是 A 片哩。
也許有人不服氣會問﹕光說不練豈能服人﹐你信掌門何不露一手翻譯功給咱們看一看﹖OK﹐信大「瞎」不才﹐就露一手給你們 see one see (有人來郵說我有的翻譯不好。這﹐我也承認並且知道不好的地方在哪裡。但各位何不共襄盛舉﹐把你們認為更好的翻譯寄來讓大家分享樂趣(不必限於我提到的那些電影。Man, talk is cheap, let's put the money OUR mouths are. Let's have more fun. Please!﹕「北非諜影」 (Casablanca) 信譯為「此情可問天」﹔「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 不如「此曲祇應天上有」﹔「鐵塔尼號」(Titanic) 何不「海深情更深」﹖「神鬼戰士」(Gladiator) 乃「勇者無懼」﹔「刺激」(The Sting) 是「郎中遇老千」的故事﹔「綺綺」(GiGi) 妳是「吾家有女初長成」﹔「芝加哥」(Chicago) 風城雙嬌﹔「不可饒恕」(Unforgiving) 「殺無赦」﹔「替戴小姐開車」(Driving Miss Daisy) 則是「輕車熟路任我行」也﹗
我們那代人﹐人文素養的任督兩脈是靠讀書和看電影打通的。隨著時代的改變(我沒說是進步)﹐電子媒體興起﹐年輕一輩的人看漫畫不看書﹐電影也越來越沒什麼好看的。他們說我們追不上時代﹐我說不是追不上時代﹐是覺得時代不值得追。現在電影的譯名只要用「終極」打頭就搞定了。這是個叫好不一定叫座的時代﹐年輕人寫文章要用內容和表達能力來說服我們﹐光靠「火星文」唬人是不夠的。
懷南補記﹕這篇文章其實是很早前就寫好的﹐但由於世界上有些突發事件比較有時限性﹐於是這篇文章上報的時間就往後延了。
說到今不如昔﹐不但電影名字的中文翻譯今不如昔﹐電影也比我做學生時代的電影差 (更老的電影也不靈)。也許是偏見﹐我認為 50 年代到 70 年代的電影最棒。現代的電影我最不能忍受的是無論男女都出口成「髒」﹐一句話中沒有 F words 就像沒有逗點一樣。但老電影中有件事我也很反感﹐就是抽煙的鏡頭太多。不信你有機會看老電影的時候不妨注意一下﹐人手一煙﹐不抽不快。
讀高中的時候﹐常常跟著盛竹如(後來的名電視主播)溜課到杭州南路的電影檢查處去看後來被禁或被剪才能上演的電影。我當時羨慕電檢委員的職務羨慕死了﹐出國後就和盛竹如斷了聯絡。有次回台灣主持講習會﹐休息時和同學聊天﹐提到盛兄是我高中同學﹐一位學生脫口而出﹕信老師也這麼老呀(真是會講話)。寫到這裡﹐網上新聞知道伊麗莎白泰勒去世﹐享年 78 歲。我年輕的時候一個小雨天騎腳踏車到「大光明」電影院(台北很爛的一家演老電影的戲院)看伊麗莎白泰勒和蒙哥馬利克尼夫特(乖乖﹐名字真夠長)主演的「郎心如鐵」(把 A Place in The Sun 翻譯成郎心如鐵簡直是差勁透頂)。散場後越想越覺得劇情感人﹐伊麗莎白泰勒漂亮﹐單車龍頭一轉﹐回到「大光明」﹐再買一張票進場重看一遍。這生中看電影無數﹐買票連看兩次的電影就此一部(次)。
說到電影﹐我的奇遇不少﹐前幾年看張艾嘉導演的一部電影﹐全場從頭到尾就我一個人(一個人不能稱為觀眾)。張艾嘉我見過一次面﹐和黎昌意在台北的一個小館子吃午飯時昌意為我們介紹。我當時也不知道她是何方神聖。前幾天收到大學同班的通訊錄班上畢業 35 個人﹐踢水桶的 7 人﹐失聯的 5 人。現在連當年我們那輩人的有名帥哥昌意也往生去也。我在這裡真有點像是白頭宮女說天寶舊事的味道。Oh well, that's the way it WAS! 繼續保持呼吸。
上星期台灣的旺報和中國日報(屬於旺報集團)把我十年前寫的一篇批評李登輝的文章《三流總統﹐三流人物》登在報上和網上。這下好了﹐台灣那批根本不該看我文章的人看到了﹐於是有人說我是共產黨﹐有人說我是「支那」什麼的﹐有人說我是「三流作者﹐三流人物」(C'mon, 有點創意嘛﹗但有一位網友說﹕「中國時報終於登了一篇好文章」。我拒絕接受阿貓阿狗都是我的讀者﹐為的是不想把咱們讀者群的水準平均值拉下去了。
<懷南補補記 (3/26/2011)﹕收到好幾封讀者迴應。我早就說過﹕信懷南不能和其他寫文章的比書是否暢銷﹐不能比人是否有名。但敢跟任何作家比讀者群的水準。但有個補充說明﹕
Dear Mr. Xin:
I agree with you that generally speaking,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can't write as eloquently as their parents' generation, because of the TVs and internet.
I don't think some of the Chinese movie titles that you like are good translations (The Great Waltz 翻譯成「翠堤春曉」- where is the 信?)
I certainly do not agree with you that the best movies were made between the 50s and 70s. I think the contemporary movies reflects the changes in our values, cultures, thoughts and lives therefore they are more meanful to us. The techniques (not technology) used by the current directors are better than the older ones too. The few recent movies directed by Client Eastwood are good examples, even though they are not the best movies made in the recent years.
I believe the fact that you are no longer writing for the Worldjournal is, of course, the newspaper's loss, but in a much lesser degree, yours too. Because you can connect to the readers who came from Taiwan much easier than to those from HK - they have different preference and culture, and frequently, your puns don't work if they are read in Cantonese. However, c'est la vie - nothing is perfect, so as long as you are happy, so be it.
HC Chan
掌門人你好,
The Sound of Music個人較喜歡香港譯名「仙樂飄飄處處聞」。Titanic 如果譯做「碧海青天夜夜心」如何?除了「終極」,粗濫的譯名還喜歡用「神鬼」、「風雲」、「奇兵」等。現在的電影譯名多已不再是講求韻味格調的藝術,港台有些還算肯費心思,納入Marketing 的環節,在大陸譯名好像只是一項入口工序。大陸多用直譯,有時突兀得令人傻眼,Lord of the Ring: Two Towers 就叫「指環王之兩座塔」;Catch Me If You Can翻譯成「來抓我啊,如果你可以」,刻意口語化,不知算不算進步;The Day After Tomorrow 港譯「明日之後」台譯「明天過後」,親愛的大陸同胞就不囉唆,什麼明日之後明天過後,不就是「後天」嘛!那是見字不見義。一次朋友聚會,有人提到Top Gun,港譯「壯志淩雲」,台譯「捍衛戰士」,親愛的大陸同胞來勁了,正式譯名是「好大一把槍」,大家笑翻了,有些還笑得賊賊的。這個笑話好像網路上流傳頗廣。
文章要寫得好應該多讀些正經文章少上網,否則就如扎不穩馬步的花拳繡腿,沒有內功怎可能是真正高手。道理顯而易見,可惜這翻說辭碰觸到年輕一輩作家偶像們的罩門,(關鍵辭是「少上網」),被大肆叫囂一番。唉,楊蕙如不就是那個精明的投機者嗎?九把刀的書我翻過一些,借用周杰倫愛說的句子,有一兩本的確「很屌」,其它嘛…唔,或者口味不同吧。然而,這些就是台灣年輕的一輩的代表人物了嗎?如此而已?
祝安
ZF
Dear sir,
據我所知 "The Sound of Music" 在香港是譯為 (仙樂飄飄處處聞)
祝 身體健康 事事順利
RT 上
信老大,
您怎麼沒提到黛咪摩爾演的:ghost.
大陸翻成: 幽靈
香港翻成: 人鬼情未了
台灣翻成: 第六感生死戀
由翻譯電影名, 就可知道文化水平.
祝平安
Eric
看到老大不被『刺激1994』誤導的故事(有讀者指出應為 1995。 懷南),想起小時候相反的趣事。
高中不學好,常翻牆逃課看電影。那時期台灣電影廣告只有片名及時間,所以常上當。有一次中午吃便當看到電影『靈慾春宵』。當場心猿意馬,心想這即使不是情慾片至少也該有許多男歡女愛,錯不了。吆喝幾個人便當一收就直奔東南亞『大』戲院。當時點英文不好,英文片名Who is afraid of Virginia Wolf一打出來就覺得隱隱不妙,但誰知道Virginia Wolf是什麼碗粿,結果只看到兩對男女從頭吵到尾,沒看完就溜了,回學校路上被同學罵臭頭。直到多年之後重看之後才搞清楚劇情。
同意老大「一夜風流」好看 (我回信開玩笑說﹐如要被片名騙﹐寧願被「一夜風流」騙﹐因為「一夜風流」比較好看。懷南)
對曾經見過人世起伏的人(小弟也勉強算) ,還有部忠魂鵑血離恨天, That Hamilton Woman, (老大最愛之一的費雯麗)也特別好看。小學時看只記得海軍砲戰,去年看深受感動。
刺激 1994 好像是 1995 indeed. But it makes no difference to me, 打從『終極Everything』後, 我已經不知道外片中文名很久了。
Cheers
Jay
信大佬..
我第一次看Elizabeth Taylor 是"劫後英雄傳", 跟幾個大學同學暑假去看的, 那已是不知多少年後重映的第幾次了. 最記得是她扮那猶太人少女(嘿, 那一身服裝, 真是書劍恩仇那霍青桐的外號"翠羽黃衫"), 總之她一出場, 我很清楚自己真的"嘩"的一聲. 然後聽到除了自己幾個男女同學都是"嘩"一聲外, 戲院裡跟我們一樣反應的人都為數不少. 那個叫"驚艷"呀.. 男人看女人美不算美, 美得連女人都讚嘆的.. 她真的美. 而且在電影拍攝下, 那皮膚.. 真是美人如玉. 對啦.. 還有Natalie Wood 的West Side Story, 你們譯什麼? 香港是譯"夢斷城西". 我不知怎的.. 總就想到"憶秦娥"的詞句..
李家同的許多"小說"及文章, 我都會很多時候"包拗頸"的. 但這次, 我真很認同他. 我大一時, 負責綜基課程的教授沈宣仁博士就跟我們開宗明義說,我們人生時間有限, 你們趁年輕要多點看好書, 他那"好書"的定義.. 連讀者文摘都不入流.我們那時言者諄諄, 聽者藐藐, 真是的, 許多前輩的話, 要過了幾十年才識貨!!當時是風過耳, "有沒有搞錯? 讀者文摘都不算好書? 沒看漫畫就很不錯啦"
沒法啦, 媒體那些記者, 全都是小毛頭, 不是小毛頭也只知要爭取市場, 讀者.成舍我培育的那群弟子, 也早是老樹凋零. 三兩代人下來, 就一蟹不如一蟹了.沒辦法, 大學畢業出來, 都沒有練歷, 就為飯碗去誤人子弟.被誤的子弟, 不消十年又大學畢業出來.. 又去作人之患了. 每批弱, 不多.. 1/10 就夠了.. 十幾回合就能有機會出"白卷英雄"的了. 這點方面, 我真很佩服大陸的年輕人, 沒錯, 也是良莠不齊,可是呀, 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樣接駁文革那斷層的. 他們的舊詩詞對聯..真是慚愧, 香港填詞的, 黃霑走後就真是成了後繼無人, 那些"他媽歌詞"慘不忍睹! 虧他們敢唱出來.
可不是捧大陸, 你看看兩岸三地電視劇那些插曲?也真是"信達雅"齊全, 短短一曲, 跌蕩抑揚﹐詞簡意深, 音韻合葉(懷南欠學﹐這個合葉不知道是不是廣東話的「好也」﹖後接來信者補充說明﹕信大佬呀... http://tool.httpcn.com/Html/KangXi/22/PWCQILRNILUYKOFTB.shtml《玉篇》古文協字 http://mypaper.pchome.com.tw/poetries/post/1297502205協韻,又稱葉(讀協)韻、諧韻,詩中有些韻字若讀本音,就出韻了,必須改讀某音,以協調聲韻。 是葉, 古協字, 協韻, 合韻.如"還", 有時必須協韻唸"旋" 不是"還有"的"還" 從前看先父收藏有關詞賦的書籍中看到的, 一向習慣用.還以為那是你們用國語的就是那麼用的,現在卻被誤會是我在用粵語方言, 真有點哭笑不得了. 嘻嘻, 信天翁我倒是沒曾聯想過, 但最初真想過, 你那文風, 為什麼不改信天遊? 懷南 3/30/11)。
"幾番風雨幾度春秋, 風霜雪雨搏激流,歷盡艱苦痴心不改, 男兒壯志不言愁.金色盾牌, 熱血鑄就, 為難之處顯身手, 顯身手為了母親的微笑, 為了大地的豐收,崢嶸歲月, 何懼風流"
那是一部警隊學員片的主題, 你看, 還可以用在運動員, 任何要刻苦訓練的勵志角色.我覺得不要說香港那群笨蛋寫不出, 台灣那裡也未必有此功力!為什麼? 都不注意語文修辭了嘛, 古書又唸得少. 有個情況不知你有沒有發覺, 台灣新聞報導人員, 說話像連珠炮的速度比香港跟大陸的同業可能快一倍! 他們說得辛苦, 我也聽得夠累.那叫口齒伶俐? 我倒不那麼以為. 我覺得是他們是"短話長說",為什麼? 因為語文運用未到家, 人家一個詞兩個字就打發的,他/她們要用一句話, 不快.. 那行?
差點忘了... Sound of Music 香港譯"仙樂飄飄處處問"
The Sting - 老千計狀元才
Gone with the Wind - 亂世佳人
It's a Wonderful Life - 哀樂人生 我喜歡的譯名.. Lipstick 朱唇劫. Valley of the Dolls 風月泣殘紅 To Sir with Love, 桃李滿門 My Fair Lady, 窈窕淑女 Interlude 玉樓春曉 (哎呀, 這部戲真太棒, 那主題曲又好聽)
信老師:
嚴格的講 魂斷藍橋,翠堤春曉,是民國在大陸時的翻譯; 另一部听長輩提到過的40年代的片子是 出水芙蓉。 黑白的Titanic翻成 冰海沉船,比現代版好看。殺無赦 在世報上見過的.
對了,還听說過一部鴛夢重溫,不知英文是何,當然還有飄,中風而死.
老輩人講古,我們常笑他們是‘怀念他們失去的天堂’(一句大批判用語)。
Regards,
Bing
當年在台灣看“刺激”(The Sting) 這部電影,始終不明白那裡刺激?後來來美唸書,英文有些長進了才明白這個片名的直譯該是“騙局”。當年翻譯者的英文比我強不到那去,翻開字典,找到Sting 的第一個解釋就把片名定為“刺激”。台灣的觀眾一刺激就被刺激了快40年。真是冤哪。
Tom
老大好,
信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