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觀世界》這本書的第二章談的是美國。開章明義的總結是﹕「陷入困境但優勢仍在」。
1962 年李光耀第一次訪問美國﹐當時二次大戰結束不久﹐西方霸主的皇冠﹐正在從大英帝國手中轉到美國。英美同文同宗﹐再加上英國有如果不是美國﹐英國可能被希特勒佔領的感恩之心﹐霸主拱手讓美問題不大。不過當時李對美國這個新霸主的印象是信心十足但身段有些粗糙﹐和英帝國優雅﹐成熟﹐200 個軍官﹐就能把 2 億印度人治理的服服貼貼的統御術沒得比。
半世紀過去了﹐美國面臨中國崛起。到 2035 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美國。美國的偵察機現在可以飛近 中國沿岸 12 海浬偵察﹐但遲早會被趕出 12 海浬和 200 海浬外。李光耀問﹕「如果中國偵察機在美國海岸線 12 浬處出沒﹐美國會容許嗎﹖」李認為美國現在培植日本﹐就像二次大戰前培植英國防止德國崛起的策略是一樣的。但李光耀問﹕「如果我是日本﹐我一億 3000 萬人口的隔壁住了個 13 億人口的鄰居﹐我干嘛要和她為敵﹖」
對於中國的崛起﹐李光耀也有他的憂慮。李認為美國是什麼樣的大國已經定型﹐她沒有佔領別人土地的意圖。美國打越戰﹐打韓戰﹐以及出兵伊拉克﹐阿富汗﹐理由都不是為了奪取別人的土地。至於中國強大後會是怎麼樣的一個國家﹐現在還是言之過早。李舉了一個親身的經歷來說明他的憂慮。
2009 年﹐李光耀用英文提出必須「平衡」中國的看法。但「平衡」一詞在中國被翻譯成「制衡」。這下中國網民火大了﹐群起而攻之﹐質問李光耀你是華裔﹐為什麼還會說這種忘本的話。雖然李解釋他說的是「平衡」而非「制衡」。但中國人民仍然怒氣不消。李的結論是﹕中國顯示出的是一股嶄露頭角但並不成熟的力量。
李光耀認為美國雖然在走下坡﹐但她在和中國的競爭中仍有四大優勢﹕
優勢之一是語言和文字。英文普遍被世人接受﹐而中文難學。李光耀說星加坡立國之初﹐中華商會代表團建議星加坡的國語用中文﹐李光耀說除非你們把我打倒。由於星加坡的國語是英文﹐這加強了星加坡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反觀越南﹐受法國統治多年﹐就算越南人精通法語﹐但世界上懂法語﹐用法語的人不多。
優勢之二是美國是吸引各國精英的移民國家﹐很多各國的精英學成後留在美國﹐貢獻所學給美國。這是李光耀坦白承認他向來主張送星加坡的公費生去英國不去美國的原因﹐因為留英的學成回國的人數遠多過留美學成歸國的學生。
優勢之三是美國彼此挑戰﹐一爭長短的學術研究中心分佈在各地﹕美東有波士頓﹐紐約﹐華盛頓﹔西岸有舊金山﹐柏克萊﹐西雅圖﹐洛杉磯﹔中部有芝加哥。當德州因石油致富後﹐美國的前國務卿詹姆斯貝克就在休斯頓附近打造一個世界一流的學術和研究中心。同樣的道理﹐曾經做過美國派駐星加坡和中國的大使洪博培﹐他的家族有前列腺癌病史。洪博培繼承了他父親的財富後﹐把美國有優秀的前列腺癌病專家帶到他住的猶他州。反觀其他國家﹐就算英國﹐精英也是集中在劍橋﹐牛津﹐法國如此﹐中國更是如此。
優勢之四是李光耀認為美國的競爭力也來自她的人民善於有此路不通則開創新路的勇氣和想像力。當傳統的工業被世界上其他國家取代後﹐新的行業和科技會逆風而起﹐仍然走在時代的前面。李認為美國就像是條大船﹐就算犯了錯誤也不是短時間會沉的。
李光耀親美﹐這是事實。我常想﹐他如果是美國人﹐他一定是共和黨。事實上看他對美國總統﹐從詹遜以降每一位總統的評語﹐講共和黨總統的好話多過講民主黨總統的好話。他尤其對傑米卡特沒什麼好話。在《李光耀觀世界》這本書中﹐他也指出幾個美國的罩門。其中包括債務問題﹔基層教育問題﹔基礎建設需要改善問題﹔階級和種族對立問題。但最嚴重的問題是美國老是想改變別的國家。李光耀認為﹐對極少數小而新的國家也許可以行得通﹐對動輒上數千年的文化古國﹐憑只有400 年歷史的美國﹐想去改變別人﹐這樣做是太狂妄自大了些。
懷南補記﹕
連續兩星期談中國和美國政治制度不同的議題﹐正好又趕上香港學生佔中﹐台北選市長﹐那個姓柯的一筆爛賬但民調仍然沒什麼影響。追根究底﹐還是回到 A tale of two political systems 的節骨眼的問題上。
Don't get me wrong﹐在成熟的獨裁和不成熟的民主兩者之間選一而棲的話﹐我會毫不考慮地選不成熟的民主。
好幾個月前(也許更早些)我介紹了一個叫 Eric Li 的年輕人在 TED Talk 節目上的演講。我現在把網址放在下面﹐有興趣﹐能聽英文的朋友我大力推薦 cut-n-paste 這個連接去聽聽 Eric Li 的分析。曾經看過這個節目的朋友﹐也值得再看一遍﹐溫故而知新﹐Eric Li 的看法是寶貴﹐不寶貴﹐或是 ^%*&^* 意見﹐各位自己去判斷。萬一我把網址搞錯了﹐谷歌 Eric Li a tale of two political systems。 基本上沒兩把刷子是不能上 TED Talk 節目 的。
https://www.ted.com/talks/eric_x_li_a_tale_of_two_political_systems?languag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