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加入美華慈心關懷聯盟 的團隊﹐我永遠不知道因為我的無知會讓我失掉一些我應該享有的人權。
我不知道在我身體健康﹐頭腦清楚的時候應該填一個叫 「醫療照護事前指示 (Advance Health Care Directive)」的表。這個表每州可能不一樣﹐但只要「谷歌」一下就可以印出來﹐或者上美華慈心關懷聯盟的網站 (www.caccc-usa.org) 甚至其他相關網站都會得到資料。
加州的「醫療照護事前指示包括五部份﹕第一部份讓你指定一位代理人和兩位候補代理人。當你不願意或不能夠對你的醫療方式做決定的時候﹐你的代理人有權替你做決定。第二部份讓你很明確地指出在生命危急時﹐要不要救﹐採取什麼方式救或不救﹕其中包括食物﹐流體﹐打點滴﹐感染﹐重症醫療﹐安寧療護疼痛控制等的事先指示。第三部份是對遺體器官捐贈的交代﹐第四部份可以指定主治醫生(可以不指定)﹐最後部份是兩位見證人和本人簽名﹐此表可以不需要醫生簽名。如果不想麻煩見證人﹐公證也可以。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自己已經交代清楚要怎麼醫療﹐那要代理人幹嘛﹖這是為了在你失掉知覺後一些突發事件或事先沒想到的事需要有人做決定﹐這時候﹐代理人就要發揮作用了。如果表填好後改變主意怎麼辦﹖簡單﹐撕掉﹐重填﹐修改都行。這張表要多複印幾份﹐放在家裡醒目的地方﹐ 911 的人一看就找得到。
就算填了「醫療照護事前指示」﹐ 911 來的時候﹐他們該做人工心肺復甦術 (CPR) 的時候照做。因此﹐我們有另外一張叫「維持生命治療醫囑 (Physician Orders for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要填﹐這也是我們應享的人權。這張表是需要醫生簽名的﹐通常是病得很嚴重了﹐才需要填。在表上你可以選擇在各種急救方法中﹐包括人工心肺復甦術﹐舒服療護﹐抗生素使用﹐靜脈輸液 (IV)﹐鼻胃管人工灌食要醫生做還是不做。其實對生命已經走到尾端﹐生活的品質已經沒有的人﹐這些急救方法不是延長生命而是拖延死亡。這兩者的區別不是很多人願意面對的。
很多人可能聽過「安寧療護(Hospice Care)」﹐它的基本信念是讓病人可以選擇在家裡往生。我的母親最後就是在安寧療護的安排下在家裡去世的。但最近布朗大學 (Brown University) 發表了一篇報告﹐其中提到雖然利用安寧療護的人數近年來有明確增加的趨勢﹐但從醫院的加護病房批准進入安寧療護計劃 (program) 仍然太遲。換句話說﹐留在醫院作無意義治療的時間太長。結果是勞民傷財﹐於事無補。同時﹐我們有死亡選擇地的人權被剝奪了。
在安寧療護外﹐還有一種類似的民權被很多華人忽略了﹐那就是所謂的「和緩療護 (Palliative Care)」。和緩療護和安寧療護的主要區別是後者的使用者已經走到生命的盡頭﹐但前者的使用者像癌症﹐巴金生﹐失憶症﹐腎功能失效等病情不會越來越好﹐只會越來越壞的患者。如果我是他們﹐我會選擇「不管用什麼方法﹐儘量維持我的生活品質。讓我能和我心愛的人渡過人生最後的幾年。」這就是和緩療護的目的。有這種選擇是我們人權的一部份。作這樣的選擇有什麼不好﹖
很多年前的一個深夜﹐電話鈴響了﹐我們同一個年代過來的人都有這種半夜三更電話鈴響了從睡覺中驚醒的經驗﹐因為這多半是台灣打來通知我們父母病危的消息。那晚電話的那端是我小弟﹐說父親又進了醫院﹐問這次要不要救﹖他分別問我們三個在美國兄姐的意見。結果四人中我是唯一說不救的人。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常常想起這件事﹕我問我自己﹐如果從頭來起﹐我是不是會做同樣的決定﹖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從來沒後悔投下唯一不救的那張票﹐我不是一個被傳統捆綁的人﹐也不在乎外來的壓力。但如果那時候台灣有現在那種醫療照護事前指示﹐而我的父親或我們知道怎麼去利用它﹐投票的事就不會發生。
比起其他的兄弟姐妹﹐我們算是幸運的﹐這些年來﹐我們沒有一個人重提此事。但在很多家庭裡﹐同樣的事很可能造成家庭成員間的衝突和個人的遺憾。選擇一個有尊嚴﹐被尊敬﹐在平靜中告別人生的死亡方式是我們最後行使的人權﹐這種人權常常被我們忽略﹐你說這有多可惜﹗
懷南補記﹕下面的 Press Release 和我的 Bio 都出自大「廝」手筆。寫了 15 年專欄﹐你們幾乎沒有看過我的真面目。這下連續兩星期﹐掌門人頻頻犧牲色相﹐人在江湖﹐演什麼就要像什麼。上次萬若全接 66 台李晶玉《面對面》節目﹐我是她訪問的第一個灣區「名人」。那時候我一根白頭髮都沒有。髮猶如此﹐人何以堪﹖地球是圓的﹐只要不停往前走﹐總會回到原點﹐這次代表 26 台來訪問我的﹐又是萬小姐。是為記。
今天能夠以美華慈心關懷聯盟團隊的一員和大家見面是緣份﹐是使命﹐是挑戰﹐也是義務和責任。
緣份是說原先沒計劃會發生的事居然發生了﹔美華慈心關懷聯盟的創辦人陳明慧女士﹐和董事會主席傅孟均女士﹐以及董事們對我的接納和信任﹐我會懂得珍惜和感謝。
使命來自我們對華人社區需要臨終關懷的宣導和服務﹐有一種「我們不做﹐誰做﹖現在不做﹐什麼時候做﹖」的迫切感。臨終關懷服務包括的項目很多﹐像安寧療護 (Hospice Care)﹐緩和療護 (Palliative Care)﹐疼痛管控 (Pain Management and Control)﹐醫療照護事先指示 (Advance Health Care Directive)﹐維持生命治療醫囑 (Physician Orders for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一般來說﹐華人社會對上述觀念缺少正確的認知﹐因此不能善於運用。
我們面臨的挑戰來自兩方面﹕首先﹐中國人的傳統不願意以理性的態度談「死」這個犯忌諱的議題 -- 尤其在父母與子女之間。因此﹐當不幸突然來臨或生命走到最後的階段時﹐因為「生前交代」不清不楚﹐會造成很多家庭成員間無所是從﹐因而產生矛盾和衝突。另方面則是我們常常把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之上。要改變華人這種買櫝還珠﹐見樹不見林的思想模式﹐是美華慈心關懷聯盟團隊面對的艱巨挑戰。
簍b終關懷對象並不單是對人生旅程面臨「行到水窮處」的人的關懷﹐也包括對他們的家人和生者的關懷。我的責任是鼓勵我們的同胞用開放的心胸去面對生命末期的相關議題﹔加強我們對生命末期時在療護的決定上有更多的了解和自主權﹔這是我們人權的一部份。我們能有機會在傳播這些理念上出點力氣﹐這是我們回饋社會的義務和責任。各位女士先生是灣區媒體的精英﹐謝謝你們來參加我們這個宣佈會。期望我們在打這美好的一仗時有媒體助我們一臂之力。非常感謝你們和我們一起維護常常被我們忽略的最後人權。再次感謝。
信懷南
美華慈心關懷聯盟執行長
台灣政治大學國貿系﹐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 MBA 。替美國陸軍/Olin Corp﹐財星百大﹐包括 Safeway (Supermarket), Lucky (Supermarket), Airco/Ohio Medical (Medical Equipment), Shaklee (Direct Sell), Ameican Software 等做了半輩子的系統分析,專案經理,管理顧問。進出美國﹐台灣,中國,香港主持專案 N 次。深知在成功中學到的經驗是學問﹐在失敗中學到的學問是經驗。信懷南自稱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人。
信懷南曾經做過台灣鴻海集團的執行顧問﹐下筆數百萬言﹐包括九本不同風格的書 ﹕
留美雜記 ﹕ 〈老美看招 -- 東方不敗的管理技術-- 1997 長河出版,
信懷南以輕鬆的態度談嚴肅的議題﹐以感性的文字寫理性的文章。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開始時每星期為世界日報周刊寫《坐看雲起時》專欄﹐後替星島日報寫《信懷南專欄》已經有十五年了﹐
從搖籃到墳墓是人生行旅的必經路程。對「生」﹐我們已經失掉了有所作為的機會﹐對「死」﹐我們還有機會掌握。信懷南非常認同華美慈心關懷聯盟提倡「活要活的有意義﹐死要死的有尊嚴」的信念﹐也願意將華美慈心關懷聯盟的信念當成他下一步生涯規劃努力的重點和目標。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核心能力 ﹕ 〈不確定年代的專案管理 -- 瞎拼豈會贏 〉 1998 聯經出版,
舊案新評 ﹕ 〈打開潘金蓮的紅盒子-- 跳出框框的思考與管理 〉 1999 商智出版,
書生論政 ﹕ 〈 觀點 -- 旁觀者的良心與選擇 〉 2000 商 智 出 版 ,
算是自傳﹕ 〈 旁觀者的旅程 〉 2001 天下出版﹐
管理文選: 〈企管一點靈 – 從典範轉移到基業長青〉2002 聯經出版。此書獲得 2002 年中華民國經濟部最佳管理書籍獎﹐
社會觀察: 〈坐看雲起時〉2003 瀛舟出版,
長話短說: 〈再看雲起時〉2003 瀛舟出版﹐
一國兩「字」﹕〈假如克林頓是龍的傳人〉打開潘金蓮的紅盒子的簡體字版。2003 大陸友誼出版社出版。
我的左邊是 CACCC 創辦人陳明慧﹐我右邊是董事會主席傅孟均。後面是少數董事和三位掌門人的幫手 (3-Amigos) 之二。 |
掌門人在發表「我的寶貴意見」。對別人來說很可能是「你的不寶貴意見」或「他的 ^%$$ 意見」。Who kno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