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開始﹐該寫篇正經的文章以期勵(利)人利(勵)己。
但寫這種文章有三大顧忌﹕其一﹐如果沒有什麼真正可行的「寶貴意見」﹐最好藏拙﹐免得被人罵是 %^&^%$ 意見。其二﹐有被扣上自己都做不到還要指指點點別人的風險。其三﹐我們通常對別人的經驗遠不如對自己的經驗那樣重視。於是當我們警覺到別人的經驗(建議)的確有點道理的時候﹐個人的經驗變成了慘痛的教訓﹐悔之晚矣。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是信懷南寫專欄的特色和執著。因此﹐決定用 2014 年第一篇專欄的機會﹐野人獻曝﹐提出一個「信門快樂模式」給大家做參考。
追求快樂是每個正常人活著的目的。 古往今來對怎樣才能追求得到快樂的建議則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史懷哲「身體好﹐記憶差」的建議頗具哲理﹐但怎麼去實踐他並沒有提供任何教戰守則。「信老師」2014 年版的《信門快樂模式》代號 HAPPY ﹐一共五招﹐相輔而成﹐缺一不可。
第一招是 H (健康/Health)。人的健康受三個因素左右﹕父母的基因﹐生活的環境﹐和個人的保養。父母的基因指的是遺傳﹐關於這點﹐你我只能接受事實﹐沒法改變﹐就算不服氣也得服命。生活的環境不外乎陽光﹐空氣﹐水。活在北京的空氣污染下﹐對健康的不良影響會比活在北加州要大些。關於這點﹐你我也沒有絕對的控制權。你我唯一還有點操之在我的控制權﹐是怎麼保養身體。保養之秘無他﹐有恆的運動和有節制的飲食而已。此外﹐蠟燭不能兩頭點﹐要作息有時。
接下來的第二招是H A (行動/Active)。不管是動手﹐動腳﹐動腦﹐動口﹐人活著一定要動﹐不動就變成了等吃飯﹐等睡覺﹐和等死的三「等」公民。有人會說﹕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怎麼能動得起來﹖問得好。所謂 active﹐乃是強調多方面的興趣和起而行之的參與﹐這和健康沒有絕對有關係。重點是一個活在自我中心的人和對什麼都沒興趣的人不會快樂的。
第三招是 P (悟性/Perception 或 Perspective)。人活著追隨什麼樣的鼓聲而行早該有個譜才行﹐否則終其一生﹐窮忙一陣﹐老是兜圈子。我所謂的悟性﹐指的是人生像把一個空瓶子填滿﹐如果不先把大的鵝卵石放進瓶子裡﹐等小石塊﹐沙子和水把瓶子填滿後再想把鵝卵石放進瓶裡是不可能的。人生的鵝卵石不外乎道德標準﹐錢財分配﹐宗教信仰﹐人生目的﹐兩性關係﹐做人原則﹐生涯規劃。不先搞清楚這些大方向﹐光憑摸著石頭過河過一生﹐豈能快樂得起﹖
快樂的第四招是另一個 P (充裕/Prosperity)。很多有酸葡萄心態的人老是說財富不能買快樂。這話有沒有道理我不知道﹐但我真希望有機會親身試驗一下。兒子讀高中的時候我對他說﹕希望你將來不會窮。他問我窮的定義是什麼﹖我說是「沒有其他選擇 (lack of options)」。生活的樂趣﹐錢是最好的僕人﹐最壞的主人。很多頭腦發熱的宗教狂熱份子往往把「屬靈的」和「屬世的」用二分法來區割﹐他們不了解一個美好而快樂的人生是在生命(屬靈)﹐和生活(屬世)間尋求一個平衡點。找到就快樂﹐找不到就不快樂。充裕的同義字是知足。自足常樂這話豈是浪得虛名﹖
最後的一招是 Y (Yield/讓步)。你我都知道車行到分岔路口看到(Yield) 牌子就應該讓人先行。目的是保持交通秩序以免發生撞車的意外。但在人生的道路上﹐讓步的牌子並非那麼明顯﹐是否非讓不可也沒什麼法律規定。在這種情形下﹐讓步和快樂有什麼關係呢﹖
人際關係最怕遇到的情況是不可阻止的力量 (the unstoppable force) 碰上不能移動的東西 (the unmovable object)﹐結果是什麼﹖結果一定是火花四射﹐兩敗俱傷﹐沒有一方能佔便宜。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遇到一個說他(她)最喜歡與人發生衝突﹐因為在衝突中能得到快樂的人。我把讓步當作《信門快樂模式》的關門招式﹐是深知退一步風平浪靜﹐讓一分海闊天空的好處。因為這是避免衝突的最有效方法。任何衝突的發生﹐一定會給人帶來不快樂的結果。「上善若水」﹐水的特性是看起來很弱﹐遇到阻礙就讓﹐但以柔克剛﹐有容乃大﹐最後征服對方。信門武功﹐快樂五式﹐知易行難﹐師傅帶進門﹐修行靠個人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