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我寫文章喜歡用成語和典故是其來有自的。讀小學的時候﹐我父母親的朋友就開玩笑叫我「成語專家」。到了美國後﹐漸漸發現中文裡用四字一句的成語和典故來描述一些事務﹐不但可以「同音異意」﹐有時也可「借古諷今」﹐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英文根本不能比。這是為什麼我最近看到台灣教育部長杜正勝批評成語的談話﹐感到非常生氣的原因。我並不是氣杜正勝這個人﹐是氣台灣當局怎麼會讓這種人做教育部長。難道真是台灣的氣數已盡﹐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嗎﹖今天是農曆大年初一﹐掌門人就在此義不容辭的賞胡說八道的杜正勝一個「快發財」。
世界上有四種人﹕一種是真正的專家和學者﹔他們知道他們知道的 (they know what they know)。一種是值得尊敬的謙虛的人﹔他們知道他們不知道的 (they know what they don't know)。一種是大智若愚天才型的人﹔他們往往知道的比自己以為知道的為多 (they don't know what they already know)。最糟糕的一種人﹐他們連他們不知道的都不知道 (they don't know what they don't know)。杜正勝就是這種人。他不但胡說八道﹐並且不知所云。如果他是以學者或專欄作者的身份發表個人的意見﹐我完全可以對他置之不理或嗤之以鼻。但他今天是教育部長的身份發言﹐他的言行應該考慮到自己代表的立場。有這種身份的人﹐不能以言論自由為藉口講話不經過大腦。這就像在電影院亂喊「失火了﹗」是犯法的行為一樣。這已經不是言論自由的問題而是會不會造成公害的問題。
杜正勝說﹕「我是胡適的信徒﹐向來反對用成語典故﹐且成語使人思想懶惰﹐成語與現代生活無關。使用成語也是國文教育失敗」。也許大家並不警覺這段話的殺傷力有多大。如果我們把他的看法當真﹐當它是國家的教育政策去實踐﹐那全國學子的國文程度一定一落千丈。如果我們把他這些話當笑話看﹐那我們以後對教育部長這個職位怎麼會尊敬呢﹖
胡適當年提倡白話文﹐反對用成語典故﹐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中國文盲﹐這些人不會用文言文來表達﹐也能用口語式的白話文來與人溝通。杜正勝抬出胡適的招牌來唬人﹐不但時空錯亂﹐並且牽強附會。至於成語使人思想懶惰﹐成語與現代生活無關﹐我更是不知道他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要會用成語﹐腦子裡先得記住一些成語。然後學把成語用到恰到好處。恰到好處的定義之一就是要用得自然﹐用得別人看得懂。能夠用得別人看得懂﹐就表示不但思想不能懶惰﹐並且與現代生活也不能脫節。在這裡﹐我呼籲要編《最好的中文句子》的李敖﹐好好就近教訓一下這個丟台大歷史系臉的學弟。李敖說形容女人漂亮最好的句子是「風華絕代」。你試試不用「風華絕代」的成語來描述一下同樣漂亮的女人。要用多少字﹖
最諷刺的是最近杜正勝給學生家長的公開信中就有「春暖花開」﹐「萬象更新」﹐「不謀而合」﹐「責無旁貸」﹐「闔家平安」﹐「事事順利」等成語。他的老板蘇貞昌也認為用成語會有「畫龍點睛」的效果。「畫龍點睛」連老美都知道這是咱們老中的傳統和典故﹐怎麼能說和現代生活無關呢﹖
我曾經批評兩蔣用的人有能幹的好人和不能幹的笨蛋。「你等會」開始用能幹的壞蛋﹐和不能幹的好人。到了陳水扁時代﹐台灣老百姓倒楣到會有不能幹的壞蛋杜正勝做教育部長。我只希望台灣的選民有點骨氣﹐在下次投票的時候記得誰是杜正勝的黑後台。到時候新仇舊恨的賬一齊算。用成語來形容則是﹕「大快人心」。
懷南補記﹕文章寄出去後﹐世界周刊的編輯﹐我花師附小的學妹問﹕什麼是「快發財」﹖Well, 也許是我們家鄉的土話﹐「快發財」是「打耳光」的意思。《賞杜正勝一個快發財》就是《賞杜正勝一個耳光》。
我常寫文章「批評」人﹐但很少「罵」人。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的。杜正勝很可能是我第一次罵的公眾人物。但他的確應該被罵。
既然要罵﹐我就指名道姓的罵﹐痛痛快快的罵。我希望杜正勝能夠有機會看到我這篇文章。更希望他能看到這篇補記﹐知道我為什麼要罵他﹕
台灣行政院下屬所有的部會中﹐我認為教育﹐法務﹐經濟﹐財政四個部最重要。這四個部做的決策﹐對國家長治久安的影響遠超過其他的部門。其他的部門﹐在我看起來只不過是「執行」機構罷了。這四個部有兩個部的部長﹐除了能力和經驗外﹐人品也非常重要。這兩個部是教育部和法務部。做法務部長的人﹐本身一定要公正和守法。而做教育部長的人﹐在氣質和學養上﹐總得讓年輕一代有點佩服才行。杜正勝有讓人佩服的氣質和學養嗎﹖他上任以來鬧的笑話還嫌少﹖他老闆已經前後三人﹐但他的位子比誰都坐得穩。為什麼﹖因為深綠的那批人把他當寶。這夥人人數雖少﹐但聲音很大。最不像話的是他們像身上綁了炸彈的恐怖分子一樣。「炸彈」上寫的士是「不愛台灣」四個大字。誰碰他們一下﹐就要冒引爆「不愛台灣」的危險。這也是為什麼謝長廷﹐蘇貞昌都不敢動杜正勝一根汗毛的原因﹐因為他們還想當總統﹐要深綠那夥人的選票。台灣的事就是那麼簡單﹕政治掛帥﹐庸才當家。What else can I tell you my friend.
我朋友最近和王建(火宣)通了電話﹐尋找「群德愛心小學」校址的事還在進行﹐王這幾年在大陸建愛心小學﹐推行「揀回珍珠」﹐「一人一天一個蛋」義行﹐搞得有聲有色。 我認為王先生的 legacy 不是他當過財政部長﹐不是他當過新黨主席﹐而是他這幾年行的善事。但他自己也知道﹐他從政的背景﹐顯然對他目前在大陸的門路有很大幫助。我真想不通台灣的政治人物﹐他們的眼光為什麼會如此之短淺﹐不傚法王先生的模式。要知道做官是暫時性的﹐做人才是永久性的。當政治人物離開這個世界之後﹐沒有人會記得他們曾經做過什麼大官﹐但後人會記得他們留下些什麼﹐或沒有留下些什麼。歷史會怎麼看杜正勝和怎麼看王建(火宣)﹖會把他們等量齊觀嗎﹖當然不會。杜正勝如果是為了要做官而猛拍深綠馬屁﹐那他真是無恥得可恨。如果他所言所行是基於他的信念﹐那他真是無知得可憐。掌門人言盡於此。不會再為這個跳樑小醜浪費時間和精神了。
我最近收到兩套滿有「勵志」意義和「發人深省」的幻燈片(電腦動畫)﹐水準不錯。我已把它們貼在「有話就說」裡﹐並有簡短的《懷南前記》介紹。各位有空﹐務必請移駕過去看看。至於其他分享個人對父母生養死葬的經驗的來信﹐基於尊重隱私和感念信任的原則﹐我會個別回信﹐內容就不公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