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13 年的 2 月 16 號開始﹐我正式成為美華慈心關懷聯盟團隊的一員。美華慈心關懷聯盟 (Chinese American Coalition for Compassionate Care) 簡稱 CACCC (www.caccc-usa.org) ﹐是陳明慧女士在 2005 年成立的一個致力於在美華人社區對生命末期的同胞與其家屬關懷的非營利組織。陳女士來自台灣﹐是位有理想和愛心的護理科學碩士 (MSN) 的註冊護士 (RN)。
美華慈心關懷聯盟的使命是鼓勵我們的同胞用開放的心胸去面對生命末期的相關議題﹔加強我們對生命的末期時在療護的決定上有更多的了解和自主權﹔同時﹐也希望藉由教育和訓練﹐提供華人社區在安寧療護 (Hospice Care)﹐緩和療護 (Palliative Care)﹐疼痛管控 (Pain Management and Control)﹐醫療照護事先指示 (Advance Health Care Directive)﹐維持生命治療醫囑 (Physician Orders for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有更多和正確的認知。
這些年來﹐美華慈心關懷聯盟在發展上遇到的挑戰當然不少﹐其中最大的一項挑戰就是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上不願意談「死」﹐尤其在親屬之間。遠的不說﹐就以我這篇文章作例子﹐我開始是用「生命末期」來代替大家忌諱的「死」字。其次﹐你會不會覺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在乎的是一些「緊急的但不重要」的事﹐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但不緊急」的事﹖同樣用我寫這篇文章來作例子﹕這些年來﹐在報上和網站上看我文章的人不算少﹐每個人都是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服務的受益者﹐但有多少人對我上段提到的那些名詞(英文不知道不算)和觀念﹐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區別有何不同﹐能說得清楚嗎﹖﹐安寧療護﹐緩和療護﹐和「安樂死 (Euthanasia)」的區別在哪﹖我想除了醫療界的從業人員外﹐極大多數的人都是「霧煞煞」的。
因此﹐明明是一個好的東西﹐但知道的人不多﹔明明是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但會利用的人卻很少﹔明明是那麼重要的事﹐但我們卻不急著去處理。我們老是認為來日方長﹐何必急於一時﹖但當不幸來臨的時候﹐我們後悔又太晚了。怎麼幫助在美華人彌補這種買櫝還珠﹐捨本逐末的遺憾﹐是美華慈心關懷聯盟努力的方向﹐的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加入他們團隊的誘因和動力。
但在我決定加入美華慈心關懷聯盟和被他們接受之前﹐我一直在聽我的「頭」 (head)和我的「心」(heart)的辯論﹕
「頭」說﹕「這些年來﹐你一筆在手﹐笑傲江湖﹐指點江山﹐月旦人物﹐獨來獨往﹐門清不求﹐何其逍遙哉﹗幹嘛現在要去淌這可能是吃力不討好的渾水﹖」
另一個聲音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些年來你寫文章的目的是什麼﹖難道不是為了一些你認為值得宣揚的信念(cause) 嗎﹖難道美華慈心關懷聯盟的 cause 不值得宣揚﹖」
「頭」還是不放棄說﹕「你在台灣﹐中國﹐香港都做過事﹐你難道不知和咱們同胞打交道挺麻煩嗎﹖明知山有虎﹐何必非向虎山行﹖」
「心」好言勸告道﹕「你從前在台灣﹐中國﹐香港做事是為了薪水﹐服務的對象是你的老闆﹐你雖無意﹐但你的同事老把你視為外人和坐直升機上來的威脅。何況那時候你年輕﹐有個人的 議程 (agenda)﹐脾氣和自我 (ego) 比較大。現在情況不同了﹐你服務的對象是需要幫助的社會大眾﹐做事是為了理念。他們需要的是像你這樣能增加美華慈心關懷聯盟能見度的人。何況你不是常說小決定靠「頭」﹐大決定靠「心」嗎﹖」
最後「頭」使出自認是「絕殺」的一招道﹕「你不覺得年齡太大﹐沒有醫療方面的背景會是你的缺點﹖」
「心」笑著說﹕「正好相反。人到了我們這個年齡﹐對生和死的了解和領悟遠比年輕時深刻﹐來做這種事正好。不會的可以學﹐反而可以避免被「彼得定律」所害。況且﹐在宣揚理念﹐號召支持者﹐和管理團隊上﹐有多少人比你更適合﹖」
我們常常用 the swan song﹐the last hurrah﹐和「將軍最後的一戰」來形容壯士晚年的企圖心。其實這太 melodrama 大可不必。2013 年的元旦﹐我和一些老朋友照例去健行。山路上有一間廢棄的馬廄﹐我的朋友要為我照一張相片。這時陽光正好從雲隙中射下來。我想起毛澤東 1934 年寫的那首《清平樂 - 會昌》﹕「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那年毛澤東正面臨是否「長征」的關鍵時刻。 面對挑戰﹐「踏遍青山人未老」是心境﹐風景這邊是不是獨好﹐不往前走怎麼會知道﹖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2013 年元旦與眾老友健行。加州落飛葉。(Photo by Bobert C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