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封沒寄出去的信

2005年4 月24 日《坐看雲起時》專欄

       昨天我一個人去看《推銷員之死》﹐是Arthur Miller 的名作 Death of A Salesman 改編的電影。故事講的是一個63 歲潦倒的推銷員﹐他一生中最大的夢想是希望他兒子長大成材﹐出人頭地。他不能夠面對兒子有負他期望的事實。

       他兒子讀高中的時候是足球校隊的隊長﹐很崇拜他父親。曾經對父親說﹕「我今天在比賽時會「達陣」得分﹐你知道那是為你得分的。。。」高中最後一年﹐兒子數學考砸了﹐跑到波士頓他爸爸出差借宿的旅館﹐想請他爸爸用超級推銷員的口才在他老師面前替他講講人情。沒想到他一進父親旅館的房間﹐裡面有個女人。雖然他父親想向他解釋﹕「我只是一時寂寞﹐這個女人其實並不代表任何意義」。但他兒子不接受他父親的解釋﹐從此對他父親尊敬全失﹐自暴自棄﹐大學也不進了﹐東飄西蕩﹐一事無成。。。

       當你還是小孩的時候﹐你和天下所有的小孩一樣﹐把父親當成英雄。你曾經說過﹕「我長大後要像我父親」。你不需要長大﹐你現在就已經發現你父親絕非你想像中的英雄﹐他有他的失敗和缺點。但我很可能也像天下所有做父親的人一樣﹐終其一生﹐都在做一個錯的夢 --- 在替兒子做夢。如果我們不警覺到這一點﹐我們很可能上演電影中那個推銷員父子的悲劇。

       在電影中﹐推銷員的兒子以他父親為恥﹐認為他自言自語﹐神經已經不正常。兒子的母親對兒子說﹕「你看他﹐63 歲了﹐他辛苦工作一輩子﹐把他所有的一切奉獻給他的家庭。他現在老了﹐推銷技術不靈了﹐他每個星期向朋友借50 塊錢﹐假裝還有收入﹐以為我不知情。你見他自言自語就嫌他神經不正常。。。」

       我想說的是也許我們不應該用「成就」來評斷對方﹐我們應該用是否「盡力」來衡量對方。如果時間從此停住﹐你永遠不長大﹐我永遠不變老﹐那我永遠能照顧你﹐我對你的期望也永遠不需要改變﹐那多好﹗但你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你有一天要自己照顧自己﹐照顧你的家庭﹐甚至於需要照顧你的小妹妹。因此﹐你會慢慢發現我對你的要求和期望會和以前不同﹐我們對彼此感到失望的機會越來越大。

       電影的最後﹐推銷員被年輕的老闆解僱﹐原因是這個過氣的推銷員寧願減薪﹐希望能在辦公處上班﹐不必四處奔波。年輕的老闆利用這個機會炒了推銷員的魷魚。最後推銷員的兒子要他父親能夠接受現實的他﹐而不是父親希望他成為的他。這下﹐推銷員最後的一點夢想都破碎了。推銷員自殺是為了想他太太能得到 20000 塊錢的保險金。推銷員死的那天﹐25 年的房子貸款剛好付清。推銷員的妻子哭作問﹕「為什麼﹖你為什麼要這樣做﹖你一輩子辛苦不是都為了這一天嗎﹖現在房子的貸款付清了﹐但房子卻沒人住了。」

       這封信是我1986 到1988 間在香港寫給我兒子的。但和其他的信一樣﹐沒寄出去。那時候我中年失業﹐剛開始落拓半生的人生行旅。今年2 月﹔Arthur Miller 去世。3 月﹔我兒子和他經過7 年時間和空間嚴苛考驗的女朋友結婚﹐ 我也到了可以正式領社會福利金的年齡。6 月﹔兒子醫學院畢業﹐開始他從小唯一選擇的職業。。。想起那一路行來的風雨歲月﹐再讀恍若隔世的舊信。我陪兒子上路﹐算是到此為止。以後的人生路上﹐他有人結伴同行。 Have a good life, my son!


懷南補記﹕我這篇文章上報的同一天﹐在網上新聞看到一則報導的標題是「馬英九與資深黨工座談﹐馬鶴凌發言被噓」。內容則是台北市長馬英九為參選中國國民黨黨主席積極衝刺,在與資深黨工面對面座談時﹐每人發言的時間是兩分鐘﹐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一講就是10 分鐘﹐被部分在場老黨工噓﹐要求讓馬英九「多講幾句」,要馬鶴凌「不要再講了」。老馬哥拂袖而去,讓主持台上的馬英九頗為尷尬。

       老馬哥抱怨說小馬哥一直忙於市政,所以父子見面時間非常少,讓他無法暢所欲言。馬鶴凌離開會場後,依舊對媒體大談看法,馬幕僚接連安撫都不見效。馬英九大姊馬以南趕緊出來打圓場,竟然被馬鶴凌大罵「我不認識妳﹐妳不要來﹐妳最混蛋云云。。。」

       我不在現場﹐不敢說以上的報導完全準確。但老馬哥望「馬」成龍的企圖心﹐真是路人皆知。一方面我對老馬哥仍然神勇﹐非常服氣﹐但如果把我的這封沒有寄出的信﹐和上面這則新聞比照來看﹐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老天也不一定獨厚小馬哥。

       在任何聚會﹐千萬不要請 70 歲以上的老傢伙上臺講幾句話。一講就沒完沒了﹐不信試試看﹐別說掌門人沒先打過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