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觀光客札記》第四回

「多瑙河上載酒行」九之九

十萬哩路雲和月

2014 年9 月21 日星島日報《信懷南專欄》﹐9 月24 日上網


懷南前記﹕

       這是我 《多瑙河上載酒行》九篇文章中的最後一篇﹐也是最重要的一篇。寫風土容易﹐寫人情﹐尤其是寫熟人則不好下筆。但我的遊記如果說有什麼與眾不同的話﹐那不同之處不是在我的前 8 篇而是在這最後的第 9 篇。前面的 8 篇﹐with a little luck﹐任何人都能寫。最後的這一篇﹐不是每個人都有此幸運能寫的。

        文後附了不少雲和月的相片﹐都是我的朋友 Chuck 在過去幾年﹐大家結伴同行時路上照的﹐當時照的時候﹐當然沒想到今天居然能派上用場。文中照片皆為 jpg 檔案﹐每個檔案都是 3 - 6 個 MB。 因而文章上載的時間也許要長一點﹐尤其是你的電腦或 mobile device 不是那麼 powerful 的話。因此先打個招呼﹐請少(稍)安毋躁﹐致歉並謝謝。



        我最早和那夥人當中的幾位認識的時候﹐40 歲還不到﹐後來六對夫婦﹐在太浩湖的北岸﹐一個叫 Brockway Springs 的湖邊別墅帶著年齡還小的孩子渡長周末。

        有陣子我去了太平洋那邊﹐回家後﹐另一對夫婦加入了我們﹐我們渡假的地方除太浩湖外又加了卡谷村 (Carmel Valley Village)﹐和優山美地 國家公園 (Yosemite National Park)。這時孩子都大了﹐不再跟著我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晃﹐30 幾年過去了。

        四年前我們開始結伴出國旅遊﹕第一年去地中海坐郵輪﹐然後大夥從羅馬坐火車去翡冷翠。第二年去了黃石公園﹐反方向重遊 2001 年我和我兒子橫跨美國的一段舊路。去年我們去南歐和北非﹐今年則是東歐和中歐。我常想﹕七對夫婦能維持 30 幾年的友誼真不容易。原因究竟在哪裡呢﹖結論是這是先天﹐後天﹐主觀﹐客觀條件都合得來的「緣份(分)」(我很不喜歡簡體字中「份」沒有人)。

        友誼就像壁爐裡的柴塊﹐柴聚在一起火會越燒越旺﹐但柴能否碰在一塊要看有沒有「緣」。在美國老中彼此結緣的機會有「七會」﹕同鄉會﹐同學會﹐家長會﹐讀書會﹐聯誼會﹐黨員大會和教會。七會當中﹐教會可能是唯一每星期至少會見一次面的場合。但來教堂的人那麼多﹐也不是會和所有的人都能建立深厚的友誼。這﹐就要看有「緣」之後能否有「份」了。

        人與人之間是否「有份」﹐要看年齡﹐背景﹐性格﹐興趣﹐經濟條件﹐和對價值的優先次序 (priority) 等是否匹配 (compatible) -- 這是建立友誼相當冷酷﹐不是很多人願意面對和坦然接受的現實面。我很不喜歡只追求吃喝玩樂﹐言不及義但偏偏喜歡炫耀自己的人。我認為一個真正有自信心的人不會老是提到自己的成就﹐炫耀自己其實是種自卑。但另方面﹐如果有人因為宗教信仰而變成不食人間煙火﹐這種人﹐我也會敬謝不敏而遠之。我的那批朋友﹐有錢的慷慨而不囂張﹐學有專攻的博士們都很謙虛。他們在宗教信仰的程度或許有差別﹐不敢說每個人都是「撒馬利亞人 (Samaritan) 」有朋友指出在「撒馬利亞人 (Samaritan) 」前面應該加個「好」字﹐正確說法是「好撒馬利亞人 (Good Samaritan)。我完全同意。 美國有個法律就叫 Good Samaritan Law。至於 「法利賽人 (Pharisees)」代表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不必在前面加「偽善的」三個字了。特此致謝。 懷南 10/5/2014」﹐但我敢說他們沒有一個是「法利賽人 (Pharisees)」。我認為他們大多數都懂得建築在「生命」磐石上的「生活」﹐才是有平安喜樂的生活。「屬靈」和「屬世」平衡互輔的人生是我羨慕的人生﹐在我遇到的人中﹐這批人是最接近這種理想的一夥人。但這並不是我能和他們相處這麼久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他們每個都是不自私的好人。

        任何團體都需要一個「有勁」的人帶頭。我們這夥勁最大的是年齡最長的那位。此兄士氣高昂﹐童心之重﹐讓人嘆服。別以為帶頭提建議是件容易的事﹐要知道不是每一個建議都會被其他六家批准或保證不會被修改。一般的人遇到「被拒」(rejection)﹐三兩下就心灰意懶不幹了。我們這位老大不會﹐他熱心依舊﹐建議越來越返老還童。上次坐船在海上看國慶煙火﹐My Goodness﹐冷死我了﹐就是他老大想出的點子。

        14 個人出遊﹐算賬是件麻煩事。我們當中﹐賬都由最年輕的那位男士去付。回家後他用Excel 做出一個細表﹐每家照賬還錢。去的國家幣值和匯率不同﹐有人先墊﹐有人因故沒參加某一活動﹐分攤的數目將會不同。記這筆賬不是件容易事。還有我們去的國家﹐有人已經去過﹐但他們還是樂意再去並做大夥的嚮導。

        出門一定要照相。我們當中有位朋友的照相機最好﹐這次《多瑙河上載酒行》他一共照了近三萬張照片﹐要從三萬張中刪掉極大多數後留下兩千張左右的 CD 及印出一大疊以家庭為主的相片送給各家。這是花錢﹐花時間的大工程。旅途中每天晚上我們睡覺﹐他還要上夜班整理照片。我們在維也納機場等了四個鐘頭飛機﹐我看他四個鐘頭從頭到尾都在整理照片。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相機﹐但他枵腹從公﹐為人民服務的照片﹐是我們唯一從頭到尾 Wall to Wall 的記錄。

        我們當中有行動比較慢的﹐上坡比較困難的﹐到時候自然有比較年輕的朋友去照顧她們。七對夫婦中﹐我年齡排名第二﹐雖自認還很生猛﹐但那夥人已經開始把我當老人家優待起來了﹕出門有人接送﹐住房不必爬樓梯﹐下車有人護頭﹐有次出遊租的 villa 少了一間臥房﹐最年輕的那對﹐二話不說就自動睡地板。為人民服務的事總有人自動去做。

        我不知道我們這種結伴出遊還會維持多久﹐但就算明天就停了﹐我確知曲終並不代表人散。我用《十萬哩路雲和月》來做這篇文章的標題﹐「十萬哩路」只是一個象徵性的數字。同行 30 年﹐真的算起來絕對不止十萬哩。回頭來時路﹐十萬哩路雲和月的人生﹐能有良伴同行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福份。



hand hurt
要在幾萬張原件中刪除掉 80% 到 90% 是件大工程。這是那隻用滑鼠 (mouse) 用多了﹐因公受傷﹐把手磨破的證據。 (Photo by XHN).

croatia cloud
克羅西亞 (Croatia) 的雲。(Photo by Chuck T).

gibraltar cloud
直布羅托 (Gibraltar) 海峽上空的雲。 (Photo by Chuck T).

granada
從馬德里(西班牙)去 Granada 路上的雲。 (Photo by Chuck T).

sevilla night
Sevilla (西班牙) 晚上的雲。Sevilla 是個非常迷人的城市。 (Photo by Chuck T).

lake bled cloud
斯洛維尼亞布萊湖 (Lake Bled, Slovenia) 晚上的雲和燈光。(Photo by Chuck T).

lisbon cloud
里斯本 (葡萄牙) 晚上的雲和燈光。 (Photo by Chuck T).

reflection
斯洛維尼亞布萊湖 (Lake Bled, Slovenia) 的雲和湖水中的倒影。 (Photo by Chuck T).

prague moon
布拉格 (捷克)的月亮﹐有點像月蝕。(Photo to by Chuck T).

puerto vallata cloud1
Puerto Vallata (墨西哥) 的雲之一。(Photo to by Chuck T).

puerto vallata cloud2
Puerto Vallata (墨西哥) 的雲之二。(Photo to by Chuck T).

puerto vallata moon
Puerto Vallata (墨西哥) 的月亮。(Photo to by Chuck T).

salamanca moon
。Salamanca (西班牙) 的月亮。Salamanca 絕非是一個十年寒窗﹐發憤苦讀﹐而是一個談戀愛的好地方。(Photo to by Chuck T).

sf moon
從飛機上看舊金山的月亮和燈光。那晚正好是滿月。(Photo to by Chuck T).

slovakia cloud
Bystrica 位於從匈牙利到波蘭的路上﹐屬於 斯諾維科亞 (Slovakia)。我們在這裡吃午飯。照片右邊的墳場﹐想來是無意入鏡。在雲霧繚繞中﹐讓人有一種對蘇東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的聯想。(Photo to by Chuck T).

yellow stone
黃石公園的雲﹐是早上還是黃昏﹖我猜是早上。(Photo to by Chuck T).

moon over sea
伊斯坦堡(土耳其)海邊的月光。(Photo to by Chuck T).

santorini cloud
Santorini (希臘)山上遠望郵輪出港和雲。(Photo to by Chuck T).

cruise moonlight
地中海的月亮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Photo to by Chuck T).

on the road again
一個不知名的國家﹐一條不知名的公路﹐一個不記得是哪天的早晨。On the road again﹐陪伴我們的是天上的朝雲和後面汽車的燈光。(Photo to by Chuck T).

懷南補記﹕

       前幾天﹐我的一位朋友問我摩洛哥值不值得去。我沒回答他這個聽起來很容易回答的問題。你叫我怎麼回答呢﹖如果我們去一個地方的動機是在人生旅程中記上一筆 “Been There, Done That!”﹐那任何沒去過的地方都值得去。如果我們去一個地方的目的是增加知識﹐那在家看 Travel Channel﹐買套Rick Steven 的 DVD﹐或向「谷哥」要點資訊在家看﹐不但省錢﹐並且省事。

       因此﹐我真正的答案應該是﹕宋朝的陸游曾經寫過一首詩﹐結論是﹕「行遍天涯千萬里﹐卻從鄰父學春耕」﹐對我來說﹐這是對 “Been There, Done That!” 更深一層的體驗﹐更高一級的昇華。出門旅遊的樂趣絕不在於到達什麼目的地﹐而是在於你(妳)怎麼享受和什麼人同行的過程。旅遊講白了都一樣﹕“You have seen more than you can remember, and you remember more than you have seen” (見到的多過記得的﹐記得的不一定是你看到的) 你(妳)如果懂得這個道理﹐你(妳)就會原諒我為什麼我除了喜歡一個人開車漫遊外﹐只和家人或這夥人結伴長途旅行的原因。